本文非原创,摘自互联网作者

如果一个女人,不再愿意无条件信任并帮助弱势群体,不再对孩子、老人、残疾人、流浪动物面带微笑、张开怀抱,那她将变成一个怎样的人?

——她将变成一个男人。

如果一个女人,面对弱势群体的求助,不再立马给予资源,而是夸夸其谈,讲什么权利义务均等、付出回报守恒、弱者站起来、幼狮推悬崖巴拉巴拉,那她将变成一个怎样的人?

——她将变成一个男人。

如果不是女性,特别年轻女性,还对这个世界保留着那一丝温柔和无私的话,为什么弱势群体,会第一时间选择那个独身的年轻女孩求助?

问路、让座、求助、捐赠、让利、牺牲,人群会首先看向哪些人,仿佛在她们脑袋上插了一个牌子"来这里",我们真的要装作糊涂吗?

甚至在战争中,人道主义援助组织发放物资的时候,都知道在权力真空的地区,必须要把物资发给妇女,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弱势者,相对平均的获得食物。我们真的要颠倒黑白吗?

人们心知肚明,在哪里更可能获得帮助,最差,也不会被伤害、被猎捕。

是的,看到弱者,有些人不但不会给予帮助,还会专门挑选弱者去狩猎,这些人群是谁,大家也心里一清二白。

但舆论氛围就是这么讽刺,对于贡献了90%以上暴力犯罪的群体,对于普遍缺乏共情力、同理心的群体,哪怕牠们做出更邪恶、更反人性的事,人们也能尽力去理解牠们,甚至去脑补一段原生家庭(主要是牠妈)的过错,或者给牠的人生补充点黑暗心酸的经历。

而另一边呢,哪怕只有一个女性,在不知道任何具体背景的情况下,在一个故事中,没有去帮助一个弱势者,便足以掀起对女性,特别是对文章中刻画的类型女性的深深厌恶。

这太可怕了。

也太荒谬了。